「社交」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上必備的技能之一。根據研究,成年後的人際關係與兒時的社交能力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,而社交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2至8歲。因此,若發現孩子在社交環境下反覆出現焦慮情緒或迴避社交行為,甚至身體出現不適,就可能患有社交障礙。

社交障礙症狀1 - 情感冷漠

有些孩子的社交表現十分冷漠及被動,他們通常缺乏眼神接觸或情感交流,甚至抗拒別人觸碰他的身體,如擁抱等。這些孩子一般較難與他人,甚至父母建立親密關係。他們喜歡獨自玩耍或獨處,迴避與人交流。

社交障礙症狀2 - 不恰當社交行為

有些孩子則不會迴避、甚至享受不同社交機會,但卻表現出不恰當的社交行為。例如過份熱情或較自我中心。亦有一些孩子會難以建立或培養恰當的社交禮儀例如微笑、眼神接觸或肢體語言等等,亦較難察覺別人的社交訊息及情緒反應,因而出現不恰當、甚至傷人的行為。

社交障礙症狀3 - 溝通能力弱

有些孩子雖然有一定的語言能力,但他們不擅長與別人交談或持續話題,成為「話題終結者」。亦有孩子不懂得留意別人的反應,「一輪咀」地與他人講述自己想表達的事,給人一種「只顧講、不愛聽」的感覺。

社交障礙的治療方法

社交認知訓練 (Social cognition training)

常見例子有社交情境故事 (Social Story),透過社交故事來演繹不同的社交情境,協助孩子理解不同社交處境,提升他們理解別人想法的能力,從而發展出恰當的社交行為和態度。另外,社交思考訓練 (Social Thinking)幫助孩子理解及推測別人的感受及觀點,從而作出合宜的回應。

 

社交小組訓練

透過小組遊戲及角色扮演,認識 “The Zones of Regulation”及解讀自己和他人的表情,學習基本社交概念及社交思考模式,提升孩子掌握、表達及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avatar